图册
简介

福州的琉球墓园是全国不可多得的研究琉球历史和古代中琉交往的历史古迹,琉球墓多为单人葬,靠背椅形式,由供案、碑牌、侧屏、宝顶(龟甲形)、山墙等5部分组成,形制简朴,碑牌书汉文,内容包括国籍、姓名、职务、住址、生卒年月及墓地尺寸等,是反映古代中国琉球国历史交往的珍贵实物资料。

早在1000多年前,福州与琉球的友好往来就很频繁。明、清时期,福州与琉球人民之间的友好交往日益增多,在福州的琉球墓便是福州和冲绳人民的友谊源远流长、关系密切的见证。

明洪武五年(1372年),中国和琉球便开始往来,福州被指定为中琉交通港口。凡琉球贡船及谢恩使、庆贺使、进香使和留学生等所乘船只,均须在福州登陆。据载,在此亡故的琉球人前后有578人,大多数就体您多地埋葬。福州地区的琉球墓除墓园内8座外,还有白泉庵周围4座、高盖山2座、福建建筑学校和上渡塔仔村、连江镇海镇各1座,还征集得出土琉球墓墓碑10多方。

市民和游客前往参观可乘坐60路公交车到"师大后门"站下车可到琉球墓园,或者乘坐20路公交车到“对湖”乐促浆下车,由海军司令部旁边的小路步行前往。

福州·琉球墓园

琉球国, 最初是指历史上在琉球群岛建立的山南(又称南山)、中山、山北(又称北山)三个国家的对外统称,后来指统一的枣符汗全琉球国(1429年至1879年)。琉球国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东北亚和东南亚贸易的寻壳喇中转站著称,贸易发达,号称“万国津梁”。

琉球国的地理位置在台湾和日本之间,曾经向中国的明、清两代和日本的萨摩藩江户幕府朝贡。琉球国多次遭受日本的入侵,1609年萨摩藩入侵并在一个时期内控制琉球国北部,此时的琉球国仍然对中国朝贡。1879年3月30日,日本兼并琉球王朝,琉球国灭亡。大部份国土改设为冲绳县,北部诸岛则划入鹿儿岛县。

福州与琉球交往已久,早在明初洪武、永乐年间,朝廷就赐闽人“善操舟者”36姓赴琉球。明成化十年(1467年)福建市舶司从泉州迁至福州后,福州与琉球的经济贸易、文化往来更加频繁。福州河口设柔远驿、进贡厂(俗称琉球馆),凡中国派往琉球的使者及琉球来中国的使者、留学生都经福州转道。其间琉球来华亡故人员前后共有500余人,均被就地埋葬于福州各处。

关于琉球墓园,因为某些缘故,对其知之较详。简单地说,墓园所在的长安山一带,清代时为安葬琉球来华亡故人员的墓区。上世纪80年代初,因为历史上的渊源,福州市与日本冲绳县那霸市结为友好城市,之后,那霸市的琉球人后代提供相关历史档案,请求帮助寻找其祖先在福州的墓葬。福建省师范大学历史系工作人员经过一系列查勘,共寻得10余台“琉球墓”。1986年建造琉球墓园,将原址上的连同他处移葬来的共8台“琉球墓”划入保护范围。墓葬均为福州地区传统的“风”字形,形制简朴。墓碑书汉文,内容包括国籍、姓名、职务、住址、生卒年月及墓地尺寸等。此后,雅拒日本方面每年均有政府官员及社会团体、个人前来拜谒,其对祖先之恭奉实可令我辈深思。

墓园围墙

墓园入口处西侧并排有3台“琉球墓”。其中一座“康熙57年”墓在全园中年代最远

墓园正中有一凉亭

墓园正面(北侧)并排有5台“琉球墓”。其中一座“道光十六年”墓年代。墓园南侧有琉球后人拜谒者所植的尖角木牌(见图册)

福州闽安的琉球墓

福州古闽安镇西码山麓,有一座规模庞大、占地2600多平方米的琉球墓群,埋葬有263位从琉球来福州的海上遇难与病故的官员、船员、商人。它是明清两代1372至1879年间五百余年历史中,闽安镇成为福州与琉球友好关系前哨的见证,也是中国与琉球人民文化交流和海上贸易的见证。

闽安镇与琉球关系源远流长。琉球国位于中国台湾岛与日本九州岛之间,面积4600平方公里。历史上琉球国曾经向中国明清两代朝贡,琉球国王受明清两朝册封,琉球国成为明清王朝的藩属国。明洪武五年(1372年),福州被指定为中琉朝贡交通港口,福州港成为琉球国对华贸易主要港口。闽安镇五虎门是琉球国贡船商船航行中国的首站口岸,琉球贡船及谢恩使、庆贺使、进香使和留学生等所乘海船,均在闽安镇港海关登岸。

明初,朱元璋命总管府推官杨载出使琉球国,派遣“善操舟者闽人三十六姓”前往琉球国授艺。其中闽安镇郑义才、侯官壁团洲金哄都是首批奉旨入籍琉球国的。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遣内廷八品官海宝等从闽安镇港出发,往琉球国测理地图,回国后所绘制地图为乾隆四库金书收编。

闽安镇与琉球国有海上通航航线,往来频繁。明清时琉球国商人在福州港与闽安口岸交易货物种类繁多,有手工业品、医药、香料、矿产、海产、纺织品等,运走的货物有陶瓷、漆器、丝绸等。琉球国商人常驻闽安经商,福州一带也有世代往来琉球与闽安镇的船户。“秋来海有长请燥雄阵雁,船到城添外国人”,是闽安镇当年的情景。

福州驶往琉球国的海船,由闽安镇达多府全五虎门东沙外开洋。明天顺七年(1463年)六月,吏部给事中潘荣率400余众使团出使琉球国,乘在闽安镇港监造的大型封舟,也是由五虎门起航经七昼夜抵达琉球国。1982年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福州琉球馆,是接待琉球国朝贡宾客及贸易的场所。明成化七年(1471年),福建市舶司从泉州移至福州后,福州与琉球国的经济贸易、文化交流更加频繁。自此凡中国与琉球国的互派使者、往来人员及留学生都经闽安镇港转道。琉球等国进贡船经闽安镇海关检验封舱后,护送驶入福州内港河口,贮存在进贡厂,择期取道进京。闽安镇海滨怡山院(妈祖宫),被列为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明清两代从福州驶往琉球国的册封使船及琉球国贡商船都停泊此江边,上岸祭祀妈祖后开航,至今石碑尚存,碑文载有“新建天后祠,册封琉球副使内阁中书、长芦于宫篆”等字样,是研究福州航海交通史的重要资料。

福州府及闽安镇与琉球国关系密切。明初朝廷所赐三十六姓及随后陆续入籍琉球的多是古闽安镇与福州河口周边的人,清朝出使琉球国使节多为福州人。嘉庆十三年(1808年),奉命琉球国正使的齐鲲是福州仓山区齐安村人;道光十八年(1838年),出使琉球国的状元林鸿年是福州鼓楼区人。嘉庆年间,闽安水师左营都司陈瑞芳领兵百名护送册封使赴琉球国途中殉职,受到琉球王与清嘉庆帝赠银抚恤。琉球国一些贡船商船渔船因遭风浪侵袭,就在闽安镇港口避风。

来华的琉球国人因海难与病亡,大多靠岸后就地安葬在闽安镇西码头山麓等地。闽安琉球墓群在西码山麓顶端有两座塔形墓,每座面积约50平方米;横向排列,距离2米。塔有7层,下部5层为正方体花岗石砌体,每层高0.3米,第5层高0.6米。上部两层为贝壳与糯米糊捶击拌合筑成,近圆柱体,非常坚固,呈白色,第6层直径0.8米,层高0.6米葫芦状,第7层直径0.6米,高0.9米,顶部为覆锅形。塔体第5层立面錾凿平整刻字。塔下方长方体坑道宽5米,深6米,每个坑道各摆放50个骸罐(见图)。三座塔形墓三面周边6层山地尚有113座小墓,规模格式基本一样;每座墓碑宽30厘米,高50厘米,均用汉文刻有“琉球国”字样及亡者姓名、住址、生卒年月、职务等。琉球墓为背靠椅形式,由石制供桌、碑牌、侧屏、宝顶(龟甲形)、山墙等组成,形制简朴肃穆,是研究中琉历史文化交往的珍贵实物资料。2000年修建罗长高速公路时,闽安琉球墓被迁移至离公路500米外山坡上。同年,日本冲绳县十三人前来闽安参访,称祖先是福州闽安镇人,他们在闽安协台衙门与琉球墓各捧了一把土用布包好带回日本纪念。

原位于福州仓山区福建师范大学校园后山的琉球墓园安葬着客死榕城的九个琉球国使节和留学 由于工作和兴趣的关系,近三年我差不多遍访福州古城内外的琉球墓,也曾接触过不少与墓中所承载的历史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人们,他们有研究成果斐然的史学家、有亲历墓园兴废的老村长有慕名而来的琉球媒体记者也有昔日琉球古国神秘族裔闽人36姓后裔,甚至最神奇的是竟然也有墓主300年后的后人。在跟他们接触的过程中,我觉得琉球墓不是一个陈朝遗迹和典故,而是一版版深深隽刻在我心的活的史书。

位于福州师范大学长安山后白泉庵的琉球墓园,是明清时代福州地方政府专门为客死福州的琉球人开辟的墓群。史料记载:仅在清代,客死福州的琉球人有578人,大都就地埋葬。福师大附近是琉球人墓地相对集中的区域。福州琉球墓园在福州仓山区白泉庵(福建师范大学福州仓山校区背后,福州长安山公园旁)。1986年,在清代安葬琉球来华亡故人员的墓区范围内建造,墓园占地面积3120平方米,内有10座琉球墓,墓主的身份,有琉球国的王府财政官,有身份低微的进贡船水手,有担任朝贡翻译业务的通事,也有前来中国学习医道的青青子衿。

在墓园的 “源河亲云上”墓前,我曾从一个冲绳琉球时报资深记者那里听到一段离奇的故事。后来我把这个故事不厌其烦地传达给曾经与我一起到访的各种人等。故事是这样的:

“源河亲云上”是琉球国王府财政官(“亲云上”是琉球王府三品以下七品以上紫巾官的职称),原名源河朝忠,中国名向维藩。乾隆56年(1717年)受琉球王委派来福建接贡,翌年病死榕城,被安葬于市郊的仓山附近。尔来300年,其后人没有停止过寻找先人墓地的努力。只是亡国、战争、动乱等不可抗力的现实,无情阻挡了几代人的尝试。10

安葬在福州琉球墓园里的琉球国财库官源河朝忠的坟墓。

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客死榕城的琉球王府财库官后人河源朝康·朝德兄弟历经艰辛,前来福州寻找先人墓址,无果而终。进入本世纪初,福州风起云涌的旧城改造扩建的消息,又引发朝德翁对先人墓地下落的如焚忧心。不久朝康去世,朝德更深刻意识到自己肩负的使命感,2006年8月,65岁的河源朝德带领亲族再次来到福州满地寻找,却依然杳无音息。万念俱灰准备放弃之际,却在一次偶然散步中意外从荒土和蔓草中发现先人的墓址。面对先人长眠的坟茔,百感交集的朝德老人竟禁不住老泪纵横失声啜泣。

琉球国财库官源河朝忠后人源河朝德和他的亲友手中是刚出版的讲述先人事迹的新书

应源河家族请求,福州市政府将荒野里的源河朝忠墓迁到白泉庵的琉球墓群里,与其他九个琉球人安眠于斯。此后,源河朝德老人经常带领亲族和朋友前来福州扫墓祭祖,重温300年前的祖先走过的不凡足迹。

拜长眠福州的琉球使节源河朝忠英灵所赐,我在其后的冲绳行走中奇迹般与许多类似源河朝德翁的琉球使节后人相遇,得以一窥许多淹没在史书史料的历史一角。如今居住在冲绳中部的读谷市的朝德翁依然精神矍铄,热心冲绳和福建友好交流活动,边执笔先人事迹,发愿在有生之年重现琉球朝贡使的生命历程,把历史教科书刻意隐瞒或忽略的故事公诸后人。据曾在《琉球新报》任职的友人国吉俊秀先生说:这本名为《跨越300年》的著作已经杀青,不久就可以付梓出版。届时将可以分享更多鲜为人知的朝贡使的心路历程了。

*类型:
*标题:
请选择
  • 简介
  • 福州·琉球墓园
  • 福州闽安的琉球墓
  • 新增标题
*内容:
语音文件
文件要求:MP3
亲~您确定要退出登录吗?